文化礼堂|桐乡崇福这支女子舞龙队“点亮”乡村文化生活
发布日期:2025-01-23 03:37 点击次数:169
“节奏再快点,精气神拿出来!”“5棒你中间定位,棒子举高点。”“下一个穿八五节,跪地八字舞龙……”队长扯着嗓子,边喊边领着大家训练。这几天,在崇福镇茅桥埭村文化礼堂里,10名女子舞龙队队员正为迎新紧张排练。龙身翻转腾挪,队员们脚步飞旋,迅速跟上节奏,现场气氛热烈。
这支女子舞龙队成立于2018年,成员年龄30到50岁不等,从组队、训练到比赛,从“小白”到“运动员”,这一路欢笑和汗水同在。
为了把龙舞好,更好地传承这门技艺,队员马姐在工厂忙碌一天,赶来时累得脚步虚浮,但一拿起龙把就精神抖擞。叶姐为了不耽误训练,在单位争分夺秒赶任务,晚饭都顾不上吃。队员陈姐的孩子尚小,每天安顿好孩子后匆忙赶来,累得直不起腰也不停歇……在这支队伍当中,每位成员都面临着或大或小的困难,然而大家都竭尽全力去克服。
舞龙队没有专职教练,训练之路困难重重。从基础的握把姿势,到复杂的队形变换,每一个动作全靠队员们自己琢磨、互相纠正。
展开剩余64%训练时,为了一个简单的起势动作,队员们常常反复尝试几十次。有人提议身体微微下蹲,利用腿部力量带动手臂上扬,有人则觉得眼神的配合也至关重要。队形变换更是难题,在“龙穿身”动作中,队员们常常因为配合不够默契而出现碰撞。于是,大家一次次模拟走位,不断调整间距和速度。发现问题后,彼此耐心指出,毫无保留地分享经验,相互扶持着改进。
训练过程中,舞龙道具难免会出现损坏,朱大姐的丈夫深知舞龙对于妻子的重要性,在身后默默支持和帮助。龙身的灯带亮不了了、龙头上的装饰出现松动了,朱大姐的丈夫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,细心地将龙身的灯带接线重新接好,又着重加固了龙头的装饰。他还专门研究如何让道具更加牢固耐用,给舞龙队提出了不少实用的建议。在他的帮助下,舞龙道具不仅焕然一新,还更加结实,让队员们训练起来更加得心应手。
经过长期的磨合和努力,舞龙队队员们都掌握了舞龙技巧,一招一式活灵活现、铿锵有力。元宵节,她们穿梭花灯间;端午民俗节,她们与龙舟竞渡相映成趣;乡村民俗嘉年华上,她们精彩的表演成为焦点……现在茅桥埭女子舞龙队已经远近闻名,几年间参与了大大小小演出或比赛30余场,甚至在2024年中秋佳节期间,登上了CCTV-2财经频道《生财有道》节目。
“今年迎新节目,我们加入了托举、高塔盘等高难度动作。每隔一段时间我们都会琢磨新动作,力求表演有变化、有新意。接下来,我和姐妹们会继续加油,给家乡文化活动增添更绚丽的色彩!”舞龙队队员金莺红说道。
来源:潮新闻
发布于:北京市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